办学规模
师资力量
学院现有在岗教职工330人,离退休职工109人。在岗教职工中,有专任
教师201人;有教授(研究员)4人,副教授70人,讲师49人,博士2人,硕士42人,四川省劳动模范1名,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名,四川省“师德标兵”1名,四川省先进教育工作者1名,四川省优秀教师1名,四川省 “优秀辅导员”1名,眉山市拔尖人才2名。另聘客座教授50人。[1]
学院图书馆藏书28万余册,校内拥有数控 、车工 、钳工 、焊工 、CAD设计、分析测试中心、模拟会计中心、多媒体电教、花卉盆景、园林制图、旅游、酒店、畜牧、等各类专业实验实训室配备,各类教学设备仪器总值近2000万元。建有院级精品课程9门,省级精品课程5门。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。[1]
机构设置
学院现任党委书记王元珑,院长胡亮。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,设有党政办公室、组织人事处、宣传统战部(工会办)、学生工作部、纪检监察审计处(纪委办)、教务处、计划财务后勤处、继续教育处、保卫处、团委等10个中层处室。设有师范教育系、农业技术系、商贸旅游系、机电工程系、基础部(中专部、思政教学部)、技工校、生产研发中心等7个教学科研单位。
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,设有院纪律检查委员会、工会、团委,下设党政办公室、党委工作部(含组织宣传统战及思想政治工作,纪委办公室、党校、信息中心)、学生工作部(含学生处、安全保卫)、人事处(含外事、离退休)、教务科研处(含图书馆、实验实训中心、教学督导办)、招生就业处、计划财务后勤处、继续教育培训中心(含眉山市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、苏东坡高级家政管理学校、眉山市职业技能培训机构、四川农民工转移培训基地)等8个中层处室,人文社科系、教育系、管理系、旅游系、艺术系、电子信息系、机电工程系、生物工程系等8个教学系。
3系院设置
人文社科
人文社科系由汉语专业、英语教育专业、文秘专业三个专业构
学习环境
学习环境(13张)
成。在校学生658人。人文社科系虽建系时间不长,但专业建立历史悠久,师资力量雄厚。现有专业教师44人,其中副教授9人,研究生7人(含在读研究生3人)。主要职能是负责全院的思想政治理论、大学语文、大学英语、体育、人文素质等公共课程和人文社科系的专业课程教学,并完成学院下达的人文社科课题的研究任务。
教育系
教育系的前身是具有80年办学历史的四川省眉山师范学校,目前是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历史最长、规模最大的系。现有在编教职工40人,其中副高以上职称6人,在读硕士9人,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总数的90%。曾宪梓教育基金获奖者、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教育专家二人。教育系在四川方言、心理学、程序设计、网络技术等方面有一流的师资, 他们组成了一支教学能力强、科研水平高、关心热爱学生的高素质队伍,在教育教学及改革中取得了一系列有较大影响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。教育系现开设的专业有:初等教育专业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。现设有办公室、初等教育教研室、教心学教研室、现代教育技术教研室、数理教研室、团总支等教育教学管理机构,建立了微格室、语音室、演播室、电子技术实验室等教学实验实训。
艺术系
艺术系于07年8月从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原学校教育系的广告设计与制作、多媒体设计与制作、音乐教育、学前教育几门专业独立而成的一个年轻的新系。下设艺术设计(含广告设计与制作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)、音乐教育、学前教育三个教研室。现有教师22人,其中副教授2人、讲师4人,具有硕士学位(含在读)3人 。并聘请省内著名的艺术家、音乐家、教育专家为客座教授,适时进行学术讲座。艺术系专业学科来源和年龄结构分布合理,有较好的教师梯队和发展潜力。各层次人员配备齐全,学术思想活跃,能持续不断地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。
旅游系
旅游系设酒店管理、旅游管理、旅游英语三个专科专业,是眉山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的教学系之一
。理论老师和实训教师合理配备,教师教学经验丰富,理论功底深厚,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与操作能力,深受学生的爱戴。设有旅游资源实验室、酒店前厅实验室、客房实验室、餐厅实验室。
生物工程
原应用生物技术系更名而来,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乐山农业学校(眉山农业学校),由学院省部级优势专业农学、园林、畜牧、兽医专业合并组建,是学院重点建设系之一。建系至今,先后培生物工程系养了一万多名农业、林业、畜牧专业技术人才。生物工程系下设生物技术及应用、园林工程、畜牧兽医3个教研室,辖生物技术及应用、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、园林工程技术、畜牧兽医、种子生产与经营、水产养殖技术、植物保护七大专业。生物工程系师资力量雄厚,拥有一支双师型、学术型教师队伍。全系有专业教师28人。其中副教授14名,讲师7名,实验师5人。他们中有硕士研究生9名,在读博士1名,市级拔尖人才1名,眉山市科技专家团成员8名,双师型教师8名。
4就业情况
学院与广州、深圳、珠海、上海、江苏、北京、西安、重庆、成都等
10多个城市的100余家企业、教育集团建立了近70个稳定的实习就业基地,为毕业生的见习、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。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广泛欢迎,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5%以上。